小火山分类目录成立于2013年目前已创建 194 个网站分类目录,收录 25818 个站点!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小火山分类目录网站目录数据归档 › 2017年05月 RSS

2017年05月数据归档

  • 九江学院

    九江学院

    九江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院校, 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901年由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创办的但福德学校,现办学体制为军地共建、省市共建。  学校坐落在长江中下游的历史文化名郡—江西省九江市,位于庐山之麓、长江之滨、鄱阳湖之畔,校园美丽宜居,生态环境优越。名城、名山、名江、名湖,造就了九江学院的灵气,尤其是具有千年历史、享有“天下书院之首”美誉的白鹿洞书院,更为九江学院赋予深厚的文化气息和办学氛围。  学校占地2700多亩,现有主校区、浔东校区、庐峰校区、南湖校区四个校区,校舍面积120余万平方米, 全日制在校生3.6万余人。学院还设有1所直辖“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所省重点附属中学。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814人,其中有副高以上职称的620余人;有博士、硕士学位的近1100人;研究生导师38人;有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等62人;江西省高校名师5人;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2人。近年来,学校还特别聘请了1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兼职和客座教授。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程天民院士和中国科学院严陆光院士等学者受聘为学校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教授受聘为我校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教授受聘为我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2025-10-17
  • 中国铁路95306网

    中国铁路95306网

    95306网站主要开展三项服务业务:一是提供铁路货运电子商务服务,开办“我要发货”、运费查询、货物追踪等铁路货运业务;二是提供大宗物资交易服务,支持煤炭、矿石、钢铁、粮食、化工、水泥、矿建、焦炭、化肥、木材、饮食品等十一个品类物资在线交易并提供配套物流服务;三是提供小商品交易服务,包含商品选购、在线支付、物流配送、网络营销、客户服务等功能。铁总方面称,在95306网站开通初期,现有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网站货运服务功能仍然保留一段时间。过渡期结束后,12306网站主要开展客运相关服务业务,95306网站主要开展货运相关服务业务,但为方便广大旅客货主办理相关业务,12306网站和95306网站互相链接。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前4个月全国铁路货运发送量完成11.44亿吨,同比减少9.4%,其中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9.31亿吨,同比减少8.6%。此前,相关人士表示,面对当下铁路货运的形势,铁总已明确要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发展,并建设综合电商物流平台,将涉足B2B大宗物资交易和B2C小商品交易两大核心业务。

    2023-07-11
  •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理工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座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沿岸开放城市岳阳市南湖风景区,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 学校历史可追溯到1910年美国人创办的湖滨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历经变迁。经教育部批准,1999年3月,由当时的岳阳大学、岳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岳阳教育学院合并为岳阳师范学院。2003年2月更名为湖南理工学院。2006年12月,学校高标准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12月31日,学校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成为湖南省立项建设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7月,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确定为硕士研究生授予单位,“中国语言文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4年2月,“教育”和“艺术”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通过专家评审,正式开展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学校现有校园面积2149亩,校舍总建筑面积65.62万平方米,资产总额15.0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2亿元,各类图书藏书203.26万册(含70万种数字图书)。学校设有18个院(部),51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2639人(含独立学院),来华留学生28人。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287人(不含离退休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790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22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9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651人,博导、硕导145人。教师中有湖南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及培养对象9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121人才工程”人选20人、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72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有6人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 学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8年以来,学校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地方理工院校艺术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地方院校机械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2项成果2009年双双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师主持国家级、省级教科规划课题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36项。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建设基地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优秀教研室4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4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1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践教学建设项目4个;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8人。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科研水平快速提升。2008年以来,教师新承担科研项目1328项,其中国家自科和社科基金项目50项、国防科研项目2项、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58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共463项,其中省自科基金项目40项,省社科基金项目11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5项,国家发明专利12项;出版学术专著94部,发表学术论文6097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928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CSSCI等转载和收录320篇。《云梦学刊》被遴选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其特色栏目“当代学术史研究”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第三批名单;《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被评为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学校学术交流频繁,多次主办或承办国际性、全国性重要学术会议。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省厅级科研平台17个。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高校建立友好校际关系,1985年开始招收培养留学生,聘请外籍教师来校任教,现有外教19人,在外国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等7个学院担任了近20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先后有10余名外教荣获省政府和省教育厅颁发的外籍专家“潇湘友谊奖”、“芙蓉奖”等奖励,其中俄罗斯籍外教弗拉基米尔·加宁荣获国家“友谊奖”,受到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钢琴专业外教迈克·阿尔卡杰夫被湖南省教育厅聘为“海外名师”。学校多次被评为“湖南省外事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被国家外国专家局评为“国家引进国外智力先进单位”。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爱心育人”,形成了和谐办学的良好局面。《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报道学校“爱心育人”办学特色;中央电视台就学校关爱贫困生工作,对党委书记彭时代教授进行了长达1小时的专访,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中国教育报》以《贫寒学子在岳阳楼下的幸福生活》为题,在“视点”栏目整版专栏报道了学校爱心育人的感人事迹。学校党委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基层党建示范点、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多次在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毕业生陈欣是中华骨髓库网上配型成功并自愿捐献干细胞第一人,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新闻人物”和“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学校先后17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获“全国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审计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等众多荣誉。 学校坚持深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其中,在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6项一等奖,名列全国高校并列第二,从2011年起学生连续两届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获一等奖等。2008年以来,学生在全国和全省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赛事中获奖583项。学生考研踊跃,2008年以来,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有2364人被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年平均录取率达13.31%。 学校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在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每三年一次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中,学校连续三次被评为“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2012年连续两届被湖南省教育厅评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2013年被评为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建设高校。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积淀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几代办学者传承湖湘文化精髓与先进文化思想,践行“至善穷理”校训和“三个为本”办学理念,坚持实施“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治校方略,逐步形成了“严谨、和谐、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

    2022-12-14
  • 沈阳化工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位于国家级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所以工为主,以化工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医学等学科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始建于1952年,1958年升格为本科命名为沈阳化工学院,1960年更名为辽宁科学技术大学,1962年改回沈阳化工学院隶属化学工业部,1998年办学体制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辽宁管理为主,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沈阳化工大学。

    2022-12-14
  • 成都市青少年宫

    成都市青少年宫

    成都市青少年宫始建于一九五八年,当时名称为“成都市少年之家”,一九八三年三月正式更名为青少年宫,是具有五十多年历史的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阵地。在成都市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成都市青少年宫已建设形成“一宫三中心”的工作格局。全宫占地面积近284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拥有200余名职工,开展艺术、体育、科技、文化等60多个项目的能力培训和兴趣活动,年培训人数4万余人,参加活动人员50余万人次。成都市青少年宫三个中心分别是顺城大街的“成都市青少年培训中心”,占地面积8亩,建筑面积 12000 平方米;九里堤的“成都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占地面积 256 亩,建筑面积14000 平方米;和位于小南街的“成都市青少年交流中心”,占地面积 21亩,建筑面积 13300平方米。三个中心各有侧重地为全市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的校外教育服务。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宫建立了艺术、科技、体育、文化等项目齐全、层次完善的培训体系。拥有一支思想水平高,业务素质好的教师、教练队伍。目前拥有专职教师、教练百余人。其中多数教师是全国或省市各类专业学会、协会会员。每年发表大量专著、论文和各类作品,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手段。我宫外聘教师均为大专院校和各类专业团队的专门人才及本市知名教育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等业务尖子,他们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为我宫培训工作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作为成都市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我们积极引领新时期校外教育发展的潮流,把回报社会、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公益活动作为我们的工作重心,连续多年承办全市少年儿童“六一”大型游园活动、“成都市中小学生优秀艺术人才选拔赛”、“十佳艺术新苗大赛”、全市小冠军棋类比赛、组织全国青少年宫系统的棋类比赛。“小时候”系列活动、“童玩节”、“华杯赛”等活动已成为我宫每年的特色品牌活动。我们多次组织学员到社区举行科技展览、文艺演出和参加公益活动,举办在宫学员国学教育成果展示会,书法美术展览,主办成都市青少年小提琴迎春演奏会,成都市青少年科技节,开展“走进社区,走进城乡”等项活动,都取得圆满成功。每年多达六十项的各项公益活动为全市数十万名青少年提供了特长展示、能力发展的平台。近年来,我宫为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大专院校和专业文艺团体输送优秀人才数千人;在国际国内各级各类比赛中,学员折桂频频。继赵岳同学美术作品《千钧一发》获VISA国际奥运儿童绘画国际金奖后,数百人获各类比赛奖项,有上千余幅作品被送往20多个国家展出,数百幅作品被世界各国博物馆、美术馆收藏,是全国被收藏作品最多的青少年宫之一。我宫舞蹈团参加全国少儿舞蹈比赛,《奔腾》节目获得金奖。合唱团参加香港国际儿童节比赛获金奖。我宫跆拳道学员蒋照昕同学在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41公斤级女子跆拳道比赛中勇夺金牌,同时入选国家青年队。我宫美术集体作品《府南河畅想》被联合国收藏,并悬挂于内罗毕大厅,是全世界少年儿童中唯一被收藏的长卷。小提琴选手杨与点获得俄罗斯国际少儿小提琴比赛第一名,是我国十五岁以下少年儿童获得的第一枚国际比赛奖牌。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我们的青少年宫事业也将持续开拓创新。目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化青少年宫正在起航,今后学员们可以通过我们的门户网站进行报名登记、活动参与预约、在线咨询等活动。精彩的活动、优质的培训、温馨的服务、务实的工作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为青少年服务是我们永恒的工作目标,欢迎更多的青少年朋友加入到我们的校外学习活动中来,在青少年宫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2023-06-21
  • 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

    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

    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1974年建校,是一所初中学校。共有教学班48个,在校学生近3000人,教职工161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省市级骨干教师8人,学科名师5人。学校环境优美和谐,拥有优质的塑胶运动场、一流的理化生实验室等专业教室、为教师提供丰富备课资源的现代化教师备课机房、满足学习需要的学生专用机房、150平方米的电教室、400平米的报告厅、可容纳300人就餐的学生食堂。学校坚持“三个面向”的思想,汲取中外教育精华。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等教育界人士进行教育教学交流。2012年4月,与美国威斯康辛州教育管理者访问团的朱莉校长签订了合作协议,正式建立友好学校合作关系。学校以“一切为师生发展”为办学理念,并把它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学校工作的规划和设计都立足于创建促进学生全面加特色发展的生态环境,为学生打好坚实的人生基础;立足于培育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优质文化沃土,探索教师自主发展的新模式,建立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各种支持系统,让教师逐步成为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的具有教育思想的教师。学校在“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的育人理念基础上,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质量标准。坚持规范化管理和开放式教育并举,通过课堂教学、课程开发、特长培养等方面的大胆创新和丰富的体验式德育活动,力求让全体学生成长为行为规范、思维活跃、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有道德的人。学校通过教师发展学校、校本培训、反思交流等多种途径,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2010年至今,教师教学科研论文和评优课获国家、省市、区级奖达100多人次,其中马剑、杨会彦老师获全国评优课一等奖第一名,9人获省级评优课一等奖,44人获市、区级评优课一等奖。质量是立校之本。27年来 , 学校中考成绩一直稳居石家庄市前茅,为高一级省重点学校输送了大批人才。 1999 年黄玮琦、张扬、彭勃同学在中考中囊括全市前三名; 2000 年张超同学又以优异成绩蝉联全市第一; 2001 年中考学校综合成绩名列全市前茅; 2002 年中考综合成绩稳居全市榜首; 2003 年赵博超、骆勐、孙旸三名同学分别获得中考全市第一、第三、第七名好成绩,学校综合成绩位居全市第一; 2004 年冯时、高海翔、靳晓龙三名同学分别获得中考全市第二、第九、第十名好成绩,学校综合成绩列全市第一名; 2005 年应雯雯、么巍、陈东、赵冰玉四名同学进入中考全市前十名,在 864 名毕业生中,被重点高中录取的共有 628 人;2006年张殷石、张弛两名同学分别获得中考全市第五、第八名好成绩,在880名毕业生中,被重点高中录取的共有600人;2007年学校中考再创佳绩,薛正飞、王轩两名同学进入中考全市前十名,在898名毕业生中,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总数为643人; 2008年,王一鸣同学(同时他也被选为石家庄市火炬手)获得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全市前十名的考生中有七位是四十中毕业的学生(不含加分),学生被重点高中录取率居全市前列。2009年刘尚、宋星辉获得全市第四名,620分以上(全市前115名),共计33人,尹思飞、李冬羽、周玉律、张亦弛4名同学被新加坡录取;2010年,按不计加分统计,630分以上9人,620分以上40人,600分以上202人。李紫萱同学考取新加坡克信女子中学; 2011年,常丹琪中考成绩排全市第六名,赵安琪同学被新加坡圣公会中学录取,升入一中、二中、衡中、正中四所重点中学的人数共55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7.8%;2012年,曹泽原、郁垒中考进入全市前10名,上建档线人数925人,占我校全部考生的84.9%,曹泽原同学公派新加坡留学。截至目前,我校共有32名同学在新加坡公费留学。 我们用心做事,潜心育人,学校因此获得了很多荣誉。 截至2012年,我校连续两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 全国文明单位 ” 荣誉称号,连续十六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北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授予“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被评为首批“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共青团中央、中国残联授予“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先进集体”,中国教育学会外教专委会授予“中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资助金科研基地”,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会、中国教育管理科学学会、中国教育管理杂志、中小学生创新杂志、中央教科所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部授予“首届全国中小学班级管理创新暨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大会班级管理创新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中国少年科学院授予“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科技之星科普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我校校刊《四十中教育》荣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培训中心、教育杂志社和中国教育学会机制研究分会颁发的“最佳校刊一等奖”荣誉称号。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课题《研训一体教师成长模式研究》课题研究基地学校、省校务公开示范校、石家庄市心理实验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全文明校园、市级绿色学校首届校园网暨教育网站评比活动优秀教育网站,被省文明委、省教育厅、团省委授予“英雄励我快成长歌咏活动”先进单位,我校生命科学研究小组被省青少年科技活动领导小组评为“第二十届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市科学技术学会和市教育局授予我校“第 22 届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团体二等奖,市图书馆、市图书馆学会授予我校“燕赵少年读书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被市委宣传部授予“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称号;同时荣获“裕华区十佳学校”、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团委”、“模范职工之家”、“环境卫生管理先进单位”称号,区委、区政府还授予我校“实绩比较突出领导班子”荣誉称号。

    2023-06-25
  • 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是山东省属重点建设的大学,已获批为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医、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以材料学、化学工程、应用化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信息与计算机为特色学科的多科性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1956年迁至青岛。1958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为山东化工学院,学校开始了正式举办高等教育的历程。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化工学院,1998年学校由化学工业部划转到山东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2001年山东省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并入,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事业取得了突出成就。学校现有崂山、四方、高密三个校区,校舍面积90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各类文献资料200万册,固定资产总值22亿元,办学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有教职工2055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者810余人,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4人,外专千人计划专家1人,国家特支计划百千万人才(教学名师)人选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7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7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山东省学科带头人5人,山东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4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9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1人。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其中研究生3000余人。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5个硕士点;设有68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0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行业中心。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45门省级精品课程;获得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行开放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同德、韩、美、加、俄、法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69所高校开展合作,其中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合作成立的中德科技学院,纳入中德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范例。学校与德国朗盛、日本阿尔卑斯株式会社等国际知名公司共建研发中心、国际工程师培训中心、学士后流动站、大学生创业中心,联合培养博士、硕士、本科等不同层次人才,逐步完善了国际化教育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国际化教育特色。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在国际化公司的就业比例逐年提高,部分专业国际就业率达到50%以上。在巴斯夫、拜尔、大众、德固萨、三洋、阿尔卑斯、创绩等跨国公司都可以看到学校毕业生的身影。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先后获得1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科技部杜邦科技创新奖。在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0中国高校国家重大技术发明奖排行榜中”,我校列全国高校第29位(并列),山东省属高校第1位(并列);在“2010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中,我校列全国高校第59位(并列),驻鲁高校第3位,山东省属高校第1位。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走政产学研融合之路,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已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已经达到了四个,分别是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烟台万华集团有限公司、赛轮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金王集团。学校在产学研合作领域的积极探索被社会广泛赞誉为“青岛科技大学现象”。作为省属高校唯一的代表,学校于2009年、2011年连续两次在山东省产学研工作会议作典型发言,连续两次被评为“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山东省委副书记王军民同志高度评价“科大模式”。在60余年的奋斗历程中,学校积淀形成了“明德、笃学、弘毅、拓新”的校训和“自强、务实、竞合、创新”的校风,凝练出了“团结自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科大精神,锻造出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甘于奉献,同心协力、勇承重载”的橡胶品格。建校60余年来,学校为中国橡胶行业培养了一大批行业精英,被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学校高质量的教学工作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连续8年位居省属本科高校第一名。在2011年首次公布的“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中,学校列驻鲁高校第4位,山东省属高校第1位。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按照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道路,正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

    2023-06-25
  • 乐山师范学院

    乐山师范学院

    乐山师范学院始建于1978年,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乐山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四川省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00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良好等级。2012年纳入教育部\\\\\\\"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由武汉大学对口支援建设。学校地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所在地、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世界文化名人郭沫若的故乡——被誉为\\\\\\\"森林在城市中,城市在山水中\\\\\\\"的乐山市,东望乐山大佛,南临大渡河,西眺峨眉山,北接城市绿心,1938-1946年,国立武汉大学曾在此办学八年。学校占地近1000亩,建筑面积41.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23万册,电子文献632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上亿元。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5000余人,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08人,副高职称262人,博士106人,硕士487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6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2人,乐山市拔尖人才3人。有52名教师在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学校担任兼职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校设有15个教学院,48个本科专业,涉及文、理、工、教、经、管、法、农、艺九大学科门类,校级重点建设专业15个。有教授(研究员)职务任职资格评议权学科6个,副教授(副研究员)职务任职资格评议权学科13个。建设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门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0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建设有7个省级特色专业、22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省级\\\\\\\"卓越计划\\\\\\\"项目。学校连续四届荣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和二等奖两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3项。学校沫若艺术团连续3届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学校纳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中国残联\\\\\\\"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二期)\\\\\\\"项目单位,建设有1个国家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设有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四川省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等省级培训机构。 学校现有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2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有\\\\\\\"西南山地濒危鸟类保护\\\\\\\"\\\\\\\"互联网自然语言智能处理\\\\\\\"和\\\\\\\"天然产物化学与小分子催化\\\\\\\"3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特殊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四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2个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旅游局\\\\\\\"遗产旅游\\\\\\\"科研重点基地、\\\\\\\"川南地方品种鸡产业化\\\\\\\"四川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建有预防职务犯罪研究中心等15个校级研究机构,林竹生态研究中心等4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办有《乐山师范学院学报》《郭沫若学刊》与《基础教育论坛》等学术刊物。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项,省、部、市级科研奖250余项,其中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项。在郭沫若研究、苏轼研究、旅游研究、世界遗产保护、仿酶催化研究等方面特色较突出。 学校对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共谋发展为目标,加强校地合作。与乐山市人民政府、乐山市高新区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与市辖区(市、县)及有关市级部门紧密联系合作,在工业、第三产业、城市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县经济建设方面提供智力支持。主动建设体现乐山特色的科学研究机构和资源,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近年来,获得国家授权专利67项,在优质水稻种植、竹蟓虫防治、黄连地膜除草、禽畜粪便循环利用等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技术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学校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提高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生源质量稳步提升,在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智能汽车、师范生教学技能、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学生艺术展演等竞赛获得突出成绩。建设有乐山市(青年)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乐山市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 学校注重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英国威尔士大学、美国哈特兰社区学院等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育和科研合作、师生交流、联合培养硕士等活动。 学校在省内外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先后获得\\\\\\\"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四川省先进单位\\\\\\\"等荣誉,被授予\\\\\\\"四川省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示范单位\\\\\\\"\\\\\\\"国家西部旅游专门人才培训示范单位\\\\\\\",连续七次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历经三十余年的建设,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以教师教育为本、非教师教育并重的多科性地方院校。目前,全校上下正凝心聚力,围绕\\\\\\\"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努力践行\\\\\\\"弘毅自强、笃学践行\\\\\\\"校训,锐意改革,为将学校建设成为人才培养特色和地方特色显著的大学而努力奋斗!

    2023-07-07
  • FALKE

    FALKE

    FALKE是德国著名服装品牌,创始于1895年,生产男女式服饰。FALKE生产的丝袜享誉世界。FALKE官网提供在线购物。

    2022-11-14
  • 立顿

    立顿

    立顿(Lipton)是著名饮品品牌,始于1900年代,为 联合利华 旗下品牌,主要生产立顿茶包、立顿奶茶、立顿瓶装茶等产品。

    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