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网站大全_教育学习网址导航_教育学习网站分类目录_第96页
厦门大学招生网
厦门大学招生网为您提供硕博士招生、普高招生。继续教育招生、港澳台侨招生、留学生招生、信息查询、下载区等内容。联系方式通信地址:福建省厦门大学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361005 电话:0592-2188888(五线) 传真:0592-2180256
2022-04-21浙江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
录取规则 (一)按教育部要求,实行学校负责、省教育考试院监督的录取体制,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二)学校根据各省(区、市)生源情况,确定提档比例,提档比例在招生计划人数的100—120%之间。 (三)外语语种不限。 (四)男女比例不限。 (五)身体健康要求:根据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实施。 (六)专业录取规则:1. 文、理科专业采用“专业级差”(内蒙古除外)的办法进行专业投档,第1、2专业志愿级差为2分,第2、3、4专业志愿级差为1分,第4、5、6专业志愿级差为0分。当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均未被录取时,对服从专业调剂者,从高分到低分调剂至未录满专业;对不服从专业调剂者,予以退档处理。2. 对单科成绩有要求的专业: 英语单科成绩要求:英语、翻译专业不低于120分,对外汉语专业不低于110分,日语专业不低于105分;艺术、体育类专业不低于60分; 数学单科成绩要求:金融学专业不低于115分。以上成绩以150分为满分计算,具体按各省普通高考实际单科总分等比例换算。如单科成绩符合条件的生源不足,学校招生领导小组可视情况适当降低单科成绩要求。3. 初阳学院英语试验班:对高考成绩高出浙江省文科重点线35分或理科重点线50分且英语单科成绩达130分的考生(须第1专业志愿报考),确保录取。初阳学院文科试验班:对高考成绩高出浙江省文科重点线33分、英语单科成绩达120分且第1专业志愿报考的考生,确保录取。初阳学院理科试验班:对高考成绩高出浙江省理科重点线43分、英语单科成绩达120分且第1专业志愿报考的考生,确保录取。4. 高考成绩高出浙江省文科重点线23分或理科重点线36分且符合相关专业单科成绩要求的考生,学校确保录取在其所填报的第1专业志愿(初阳学院文科、理科、英语试验班除外),入学后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还可任选专业。5. 高考成绩高出浙江省文科重点线16分或理科重点线26分且符合相关专业单科成绩要求的考生,学校确保录取在其所填报的前3个专业志愿中的1个(初阳学院文科、理科、英语试验班除外)。6. 对于高考成绩达到我校最低投档线的进档考生,某单科成绩特别优秀且第1专业志愿报考以下专业者,可优先录取:英语单科成绩≥140分者,可优先录取在英语、翻译、对外汉语专业;语文单科成绩≥125分者,可优先录取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数学单科成绩≥140分者,可优先录取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以上成绩以150分为满分计算,具体按各省普通高考实际单科总分等比例换算。)对于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二、三等奖的考生,第1专业志愿报考我校相对应的专业,可优先录取。7. 学校在浙江省预留少量计划用于录取征求志愿高分考生,具体计划数和录取条件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8. 艺术、体育类专业: (1)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在省统考(编导类)专业合格的情况下,按文化分从高到低的原则择优录取。 (2)音乐、美术类专业:我校在河北、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南等省只招收取得我校专业测试合格证的考生。对文化、专业成绩均合格的进档考生,按综合分从高到低的原则择优录取。综合分及文化分均以750分为满分计算,具体折算方法为: 浙 江 省:综合分=文化分×50%+专业分×7.5×50%。 非浙江省:美术类专业综合分=文化分×40%+校考专业分×7.5×60%音乐类专业综合分=文化分×30%+校考专业分×7.5×45%+省考专业分×7.5×25%(省考专业分以满分100分计,山东省全部按我校校考成绩计算) (3)体育类专业: 浙江省:对文化、专业成绩均合格的进档考生,按综合分从高到低的原则择优录取。综合分=文化分×50%+术科考试成绩×7.5×50%非浙江省:对文化、专业成绩均合格的进档考生,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的原则择优录取。9. 学校认同并执行各省(区、市)招生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加分或降分投档的政策规定。10. 在考生总分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会考成绩优秀、综合素质评价高、有艺术或体育特长、英语及专业相关科目分数高的考生。11. 对录取的新生全部进行复查,经复查发现不符合招生条件和违规的学生将取消其入学资格。联系方式普通高考招生电话:0579-82282245传真:0579-82282335信箱: zsb@zjnu.cn
2022-04-21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前身是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部。浙江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早,早在1979年就曾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但发展道路曲折。自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以来,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获得较大的发展。学校共有5个一级学科、6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管理学、工学、历史学等8个学科门类的硕士学位授予权。浙江师范大学于1996年成立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1998年成立研究生部,2003年改为研究生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是浙江师范大学的一个党政管理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校本部坐落于金华北郊景色怡人的芙蓉峰下,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双龙洞相毗邻,校内环境清幽,绿树成荫,芳草似锦,是求知成才的好处所。1998年浙江师范大学被批准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目前,可在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思政、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现代教育技术、科学与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16个学科、方向招收在职中小学教师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2003年被批准为首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行自主招生单位之一。1999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浙江师范大学有权授予具有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2003年被批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培养单位。2004年被批准为公共管理(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2002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浙江师范大学与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联合培养教育硕士。学校于 1996年成立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1998年成立研究生部,2003年改为研究生学院。现有在学研究生3400余人。多年来,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以“加快发展、强化建设、优化结构、突出特色、规范管理、提高质量”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有关方针政策,遵循“扶优创新、交叉融合、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原则,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学科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文、理、工、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格局,尤其是基础学科和教育学科及部分与经济建设有关的交叉学科已成为浙江师范大学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近年来浙江师范大学实施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通过精心设计骨干课程体系,加强重点课程建设,逐步建立了弹性课程体系;通过对研究生导师的严格遴选、培训和优秀导师的评选等措施,积极提高导师的指导水平、增强导师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导师的积极性。注重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同时,浙江师范大学在多年的研究生培养实践中,不断改善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得研究生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化。通过努力,浙江师范大学培养的硕士研究生质量令人满意,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知识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前沿意识、良好的专业特色和发展个性,逐渐形成了我校硕士研究生的人才特色与优势。近几年,每年均有毕业生考上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名牌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硕士毕业生就业率达百分之百,并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而且有的脱颖而出,已成为用人单位的骨干力量。联系方式招生单位代码:10345 招生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招生单位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邮编:321004联系部门:浙江师范大学研招办研招办电话:0579-82283026 Fax:0579-82280023(自动接收)E-mail:yzb@zjnu.cn
2022-04-21中国数字科技馆
中国数字科技馆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共同建设的一个基于互联网传播的国家级公益性科普服务平台。中国数字科技馆以激发公众科学兴趣、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己任,面向全体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搭建一个网络科普园地。在中国数字科技馆这个平台上,公众能够增长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激发创意灵感,了解科技动态,分享丰富的科普资源。
2022-04-21小木虫
小木虫,小木虫论坛,学术科研互动社区。建站于2001年。会员主要来自国内各大院校、科研院所的博硕士研究生,企业研发人员,这里拥有旺盛的人气、良好的交流氛围及广阔的交流空间,已成为聚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学术资源、经验交流平台。小木虫论坛秉承“为中国学术科研免费提供动力”宗旨,已成为千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2022-04-21发现外星人
发现外星人主要收集UFO,外星人,飞碟事件的图片视频以及一些相关的人类未解之谜,穿越时空隧道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发现远古及近代的UFO,不明飞行物,外星人,飞碟事件。
2022-04-21X-MOL平台
X-MOL平台,顶级期刊论文图文内容每日更新,海内外课题组信息,行业新闻文摘,化学类网址导航,化学软件和数据库导航,及更多其他内容
2022-04-21晓黑板
晓通家校,关心有道——晓黑板。一款专门根据老师与家长的需求量身定制的免费教学沟通工具。提供手机版和Web版。 可以创建自己的班级并邀请家长加入,随时发消息给家长,系统自动统计家长是否已经查看了消息。对于未查看的家长,老师可以免费一键提醒,确保消息及时传达给每个家长。老师还可以提前编辑好要发给家长的消息,系统定时发送,确保重要消息不被遗忘。
2022-04-21柳州人才网
广西柳州人才市场隶属于中国广西人才市场,2016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国广西人才市场在柳州成立广西柳州人才市场,正式承接柳州市人才服务管理办公室原有偿性招聘运营业务(网络招聘和现场招聘),原“柳州人才网”正式更名为“广西·柳州人才网”,主要提供网络招聘、网络广告、网上人才信息查询、网上求职、橱窗信息栏、报纸招聘、微招聘、高级人才服务和就业政策宣传等多项服务。
2022-04-21来宾人才网
来宾人才网是来宾人社局官方人才网,为企业及求职者提供网上招聘,现场招聘,人才搜索,网上求职等服务,人才信息和招聘职位信息量大,招聘效果佳,安全有保障。
2022-04-21百度百聘
百度百聘是百度公司旗下专业的招聘垂直搜索引擎,为用户提供全网职位查询,一键投递简历。已有数百家招聘网站加入百度百聘,包括58同城、赶集网、百姓网、猎聘网等。
2022-04-21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12月1日,是教育部所属的一家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70年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致力基础教育教材和其他各级各类教材及教育图书的研究、编写、出版和发行,已成为基础教育教材编写出版的国家队、主力军,为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人教社已成为国内综合实力最为雄厚的单体出版社,多年蝉联全国出版单位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第一名,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为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研究工作,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署办公。三十多年来,课程教材研究所先后承担了三十余项国家级课题,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教学和评价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全面提升人教版教材和图书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0年12月和2011年3月,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相继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成为其核心成员单位。 截至202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现有员工1100余人,共有博士70余人(其中博士后5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260余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机构设置齐全,共有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体育、音乐、美术、综合文科、综合理科、职成、汉语、文化教育、学前教育、人文社科、教学资源、辞书、少儿读物、报刊社等28个编辑部门。凭借多年的积累沉淀,形成了教育图书、科技图书和大众图书全方位出版格局。 七十年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教育部党组领导下,主持或参与拟定了历次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承担了国家统编三科教材(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的编辑出版任务;根据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先后研究、编写、出版了十一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累计出版各类出版物7万余种,发行量逾750亿册。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出版体制改革的需要,人民教育出版社围绕编写出版中小学教材的核心业务进行内涵式扩展,先后设立了多个社属企业。其中,人教教材中心主要承担人民教育出版社图书发行业务;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主要承担人教版电子音像和其他多媒体出版物的编辑、制作、出版和发行业务;人教数字出版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提供人教智慧教学整体解决方案,不断推出适合教学需要和市场需求的优质数字产品,实现人教版教材和教学资源的立体化、数字化和现代化。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在从传统出版走向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促进教育出版事业发展为宗旨,以丰富出版资源为目的,先后承担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多个项目;还与培生教育出版集团、圣智学习集团、日本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日本教科书研究中心、新加坡教育部、新加坡泛太平洋教育出版有限公司、加拿大灵通教育有限公司、美国莫瑞州立大学、美国陶森大学、俄罗斯国立普希金俄语学院、韩国学中央研究院、韩国课程评估院和马来西亚华文学校“董教总”等二十多个国家及澳门教育暨青年局等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出版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凭借多年的积累沉淀,人民教育出版社拥有了品牌优势、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建成了比较完善的中小学教材和教育图书供应体系,形成了“敬业、严谨、团结、创新”的企业文化和积极进取、健康和谐的优良社风。人民教育出版社多次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图书奖、国家音像制品奖、国家电子出版物奖、国家期刊奖和莫必斯国际多媒体作品大奖赛大奖等数十项荣誉;还先后荣获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中国驰名商标、读者最喜爱的出版社、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环境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状和首都文明单位、中国版权最具影响力企业、北京市纳税百强企业等数百项荣誉。 在自身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民教育出版社始终不忘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回报社会,奉献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起,人教社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先后编写出版了培智、视障和听障等特殊教育教材,大力支援贫困地区和灾区教育事业。近年来,按照教育部等上级部门的部署,人教社不断加大对云南、西藏和新疆等地的教育扶贫力度。自1995年以来,人教社通过捐款、捐物、援建学校等多种方式,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灾区提供援助超过三亿元,先后荣获中华慈善奖、全国教育援藏先进集体、新闻出版行业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等荣誉。 未来,在新时代全面开启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历史担当,承担起新时代教育的新使命,进一步发挥好在教育出版领域中的引导示范作用,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2-04-21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学校创建于1924年,历经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有崂山校区、鱼山校区和浮山校区3个校区,占地2400余亩,正在建设西海岸校区。设有21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中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000余人、硕士研究生9000余人、博士研究生2000余人、外国留学生700余人。教职工3698人,其中专任教师1884人,博士生导师505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9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9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国际著名物理学家钱致榕受聘学校顾问、特聘讲席教授、行远书院院长,“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蒙先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14位知名作家受聘为学校“驻校作家”。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特殊使命。学校遵循“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实行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度和学业识别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度,努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中已有1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先后担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参加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学校毕业生。 学校拥有科学考察实习船舶3艘,包括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3000吨级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2”、300吨级的“天使1”科考交通补给船,形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系统,具备了一流的海上现场观测能力。学校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主持其中“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2个功能实验室的工作,作为骨干力量参与其他6个功能实验室的建设。 学校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9个学科(领域)名列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十二五”以来,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18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74项、人文社科奖励77项,被SCI、EI、ISTP等三大收录系统收录论文260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211项,授权发明专利1649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42项。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知名、特色显著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到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海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
2022-04-21乐清人才网
乐清人才网(www.yqrc.com)是乐清地区专业的网络招聘平台,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服务的专业网站。自2000年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乐清企业打造先进的人力资源流通平台,历经多次改版更新,已成为乐清地区知名的规模人才网站。
2022-04-21北京大学教学网
北京大学教学网采用美国著名的Blackboard系统构建,是一个集网络教学、数字资源管理、在线视频课堂和校园社区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络教学辅助平台。 北京大学教学网从2008年2月开始运行,目前注册用户数6万,校本部每学年约1500名教师、近2000门课程使用教学网开展混合式教学,现已成为北京大学教学课程的总站。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原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基于北京大学教学网开展了一系列教改活动和特色活动,例如:教学新思路、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大赛、大英网络教学改革等,得到学校、院系及教师大力支持和踊跃参加。
202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