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山分类目录成立于2013年目前已创建 194 个网站分类目录,收录 25818 个站点!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小火山分类目录网站目录教育学习学校 RSS

学校网站大全_学校网址导航_学校网站分类目录_第18页

  •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的综合性研究型临床医学院及教学医院;1990年被卫生部评定为三级甲等医院。是中国高等医学教育重要基地,西南地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国家循证医学中心,国家新药、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

    2022-04-24
  • 蚌埠学院

    蚌埠学院

    蚌埠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创办高等教育始于1978年,2007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蚌埠教育学院、蚌埠高等专科学校、蚌埠职工大学三校合并的基础上组建;2011年8月,学校管理体制由“省市共建、市管为主”,上划为“省市共建、省管为主”;2014年1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 年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省级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1128亩,校园建筑面积37万m2,申报待建3.10万m2,固定资产总值6.50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2亿元,纸质图书136.77万册、电子图书75.21万册,中外文纸质报刊1339种,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9个。 学校现有53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七个学科门类,设有14个二级学院(教学部),全日制在校学生14627人。学校现有教职工883人,其中专任教师66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0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等2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级教学名师12人,省级教坛新秀20人。 学校坚持贴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办学,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高等教育新理念,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入选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第二批示范建设院校,与企业共建中交协物流产业学院、丰原生物工程产业学院、博智深学人工智能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等4个产业学院,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8项。2016年以来获批省级一流品牌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3个、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建设计划项目8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 学校坚持协同创新,致力服务社会,与蚌埠市人民政府、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共建安徽省硅基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并列入省政府与中科院全面创新合作项目,建有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安徽省硅基新材料工程实验室、硅基新材料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另有蚌埠市重点智库(淮河文化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等5个市级科研平台,校地、校企共建4个省级科研平台。2016年以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20项;获批专利授权163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获安徽省社会科学奖2项。 学校稳步推进开放办学,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与美国、泰国、意大利、匈牙利、韩国等国家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现开设有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个,在校生76人。学校以服务国家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为重点,建有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蚌埠分中心,是全国总工会“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和安徽省教育厅农民工培训重点院校。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笃学、重行、修德、立才”的校训精神,致力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成效。近五年来,学校招生录取最低控制线稳居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前列,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3%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学校连续3年获评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连续2年获评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在安徽省省属领导班子年度综合考核中连续4年获评“优秀”等次。 步入新时代,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基本遵循,以持续深化教育教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抓手,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而奋斗。

    2022-04-23
  •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不久,临时大学又迁到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大学于1946年10月在北平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400多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发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在国家的支持下,北京大学适时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从此,北京大学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两校合并进一步拓宽了北京大学的学科结构,为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及理科的结合,改革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将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 现任校党委书记朱善璐教授、校长周其凤院士。

    2022-04-22
  •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12月学校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正式跨入国家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的行列。学校共有23个教学院所: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应用数理学院、计算机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软件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实验学院(与通州区人民政府合作举办)、继续教育学院、体育教学部、激光工程研究院、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学校现有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程、工商管理、建筑学、应用统计、国际商务、工程管理等6个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类别;47个本科专业。拥有光学工程、材料学、结构工程3个国家重点学科,3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新型功能材料、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3个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或研究基地,以及精密超精密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产学研激光加工中心和中德激光技术中心、教育部数字社区工程中心、汽车结构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等。目前,学校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余人。教师中有全职两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248人。全日制本科生12000余人,研究生8000余人。 建校51年来,北京工业大学已为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培养了10万余名学生(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1万余人),他们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骨干作用。北京工业大学已经成为北京市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科技创新与研究开发基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励精图治铸就辉煌历史,奋楫直行谱写时代新篇。北京工业大学将继续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科学谋划学校未来的发展蓝图,落实《北京工业大学“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在未来五年里,学校将紧密围绕“十二五”建设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和开放办学三大战略,基本实现从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转变。学校将继续秉承“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的精神,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进育人质量的提高,努力将北京工业大学建设成为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首都“世界城市”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2022-04-22
  • 北京北大方正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北大方正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2002年由北京市教委批准成立,是一所经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由北京市编制委员会核准的事业法人单位。学院属于国有资产办学,目前总资产8.018亿元,自有教育用地900.9亩,教学行政用房6.7万平方米,学生公寓面积4.1万平方米,馆藏图书33万册,拥有34家校外实训基地和思科、红帽、Adobe、IBM等教育合作伙伴。为祖国经济建设、特别是首都经济建设培养了8届9815名合格毕业生。就业率不断增长,近三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高达99.6%。学院党委、团委分别隶属于北京大学党委、团委。建院以来,在北京市教委的直接领导、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学院依托北京大学百年文化底蕴和方正集团雄厚经济实力,将方正集团“方方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和“持续创新”的企业文化引进校园、融入课堂,坚持“规范办学、特色办学、追求卓越、持续发展”的办学方针,积极探索企业集团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果。2009年,学院被北京市商务委、北京市教委联合批准为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并纳入到“千百十工程”系统之内;2011年学院被北京市教委和财政局联合批准为“北京市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改革软件技术专业负责单位”,被北京教育考试院批准为“网络传媒设计专业自学考试主考院校”;2012年学院正式通过北京市教委验收,取得“北京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资格,被北京市教委批准成为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办学工作试点院校。学院“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数字艺术中心”、“通信与三网融合”实训基地先后被评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北京市示范性实训基地。目前,学院设有软件工程分院、网络工程分院、传媒艺术分院、电子工程分院、财经管理分院、国际商务分院、卫生分院、民用航空技术分院和通识教育中心,共开设20个专业。在专业和重点学科建设方面,学院紧紧围绕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网络传播与电子出版、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四个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及专业群,立足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依托方正集团强大的行业实力,与其众多下属企业在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开发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办学方针“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品牌铸校” 是北京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始终坚持的办学方针。\\\"诚信,宽仁,精理,重艺,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是学院一直以来的校训。办学过程中,学院始终以就业为导向,注重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与国内外多家大学、公司、职业培训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现已与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电子政务研究院、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中国语言文学系等开展了专业共建,与方正科技、方正研究院等12家方正集团下属公司在人才培养、资源整合等方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IBM、上海安艾艾迪公司、Adobe数字艺术中心、思科网络技术学院、中央电视台、教育部考试中心等多家单位合作,引相关课程和认证培训随着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的快速发展,学院已制定了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即以服务首都经济建设为目标,以政府支持为依托,以方正集团产业为支撑,以软件学院平谷科教园建设为契机,以云计算智慧校园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重点,通过“企业办学校、学校办企业”,深化“校企融合、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成为全国企业办学的成功典范,成为全国最具特色的高职院校。为此,在北京市教委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学院已购买平谷马昌营镇748亩地用于建设学院平谷科教园。方正集团将斥资14个亿,打造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产学训一体化”的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新型科教园。博大的教育资源、一流的师资队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超前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专业设置北京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现设有软件工程分院、网络工程分院、电子工程分院、卫生分院、传媒艺术分院、财经管理分院,国际商务分院、民用航空技术分院8个二级学院和通识教育中心。现有专业20个,分别是: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航空机电)、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护理、社区康复、动漫设计与制作、电视节目制作、艺术设计、编导、会计、工商企业管理、金融与证券、物流管理、民航商务、应用英语、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自创建以来,学院通过“企业办学校、学校办企业”的方式实现“校企融合、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力图使办学者既是教育家又是企业家,教学者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求学者既是学生又是员工。学院在与方正集团下属企业密切合作同时,与北大方正教育集团直接管辖的北京方正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方正数字艺术有限公司、北大方正培训中心、北京方正智成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职业培训机构密切合作。各公司直接服务于社会,为师生提供大量实习、实训机会。通过项目开发、技术服务、创业孵化、职业认证与培训等多种方式,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高职人才培养。同时,学院充分挖掘北京大学优势学科资源,制定较完整的专业培养方案,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利用北大方正集团产学研一体化的经验和优势,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现已培养了8届9815名合格毕业生。

    2022-04-22
  •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工程”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社会服务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6个学院,56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清华人将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发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为使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1911年清华学堂成立;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办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29年设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1932年设工学院;1933年开始招考留美公费生;1937年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在清华园复员开学; 设农学院;1952年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0年招收工农兵学员;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1984年设立研究生院;成立经济管理学院;1985年复建理学院;建立继续教育学院;1988年成立建筑学院;1993年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1994年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1996年成立机械工程学院;1999年复建法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0年成立土木水利学院;成立公共管理学院;2001年成立医学院;2002年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2003年401医院和402医院并入清华大学成为附属医院(华信医院和玉泉医院);2004年成立航天航空学院;2006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2008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2009年成立生命科学学院;2011年成立环境学院;建校100周年.

    2022-04-22
  • 北京新圆明职业学院

    北京新圆明职业学院

    北京新圆明职业学院(原北京圆明园学院)成立于1994年,是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的一批关心社会力量办学的科学家和著名教授支持下创办的一所具有文、经、管、理工多学科相结合并协调发展,以专科教育为基础的全日制综合性民办普通高等学校。   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原副主席杨汝岱担任学院总顾问。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担任学院的名誉院长。近百位院士和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学院顾问。   学院办学理念是:以德治教、育人为本。学院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较宽,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和敬业精神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目的,努力办成一所在北京地区的民办高校中具有“窗口”和示范作用的人民满意的大学。   由于学院办学业绩较为突出,因此,学院党组织被中共海淀区委教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是海淀区唯一获此殊荣的民办高等学校。学院又被北京市人事局、民政局和市社团办公室评为“先进民间组织”。在北京市上百所民办高校中只有十所院校获此荣誉。学院还得到了共青团北京市委授予的“以德治教、育人为本”的荣誉称号。这一切都是上级领导对举办者和全校师生员工的鼓励,当然也是学院办学业绩的有力佐证。   学院现有四系两部,四系分别为文化艺术系、计算机系、外语系、经济管理系;两部为体育部和社会科学部,共设理工类、财经类、文艺类共10个专科专业。   学院现占地近17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学院位于北大、清华等著名高等学府聚集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南临千年古刹、清代著名皇家寺院大觉寺,北依京华著名旅游风景区、山青水秀的凤凰岭。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是历代文人墨客神往的地方。校园内博观亭、敏学亭、院士长廊、艺术家长廊、花园草坪构成了和谐优美的环境。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赠送我院的几百幅珍贵书画,悬挂于学校的教室和走廊里,营造了校园内浓厚的文化氛围。   学院坚持为民办学的平民化办学思想,办学十四年,成绩斐然。学院已坚持十四年并将继续坚持下去的“扶贫助教、济困助学”的义举,得到了中央和北京市有关领导的肯定,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我校办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北京新圆明职业学院的前身是\\\"北京义务讲师团\\\"。从1992年开始,讲师团曾多次赴革命老区义务讲学,培养师资,资助失学儿童,组织老区中学与北京市重点中学结成友好学校。同时为学院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准备了师资骨干。1995年,在北京市教委的支持下,学院组织帮助15个老区的60名初中毕业生到北京市15所重点中学免费就读,学院负责全部生活费。1998年,学院在江西九江、湖南岳阳、湖北荆州及黑龙江大庆等受灾地区挑选资助了53名特困高一学生;2002年、2003年春节前夕、2003年9月、2004年9月和12月,团中央、全国学联和学院一道连续两年资助了遵义、延安等12个革命老区的540名学生,由学院承担他们高中三年的学杂费。到目前为止,学院与团中央、全国学联和北京市教委一起,共资助了703名老区学生,并以减免学费等形式对本院的贫困地区贫困学生实行了资助,资助金额高达数百万元. 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体现我们对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关心与帮助,2004年,我院又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发起“扶贫助教、济困助学”活动,立志在近几年实现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资助十万学生完成学业的目标。同时在本年度,我们将完成资助一千名贫困学生的计划。学院济困助学的义举,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教育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市教委等各级领导及各界知名人士、著名科学家的充分肯定与大力支持。   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主要领导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的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学院领导班子团结奋进,形成了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同时,学校还有一批立志办学的教学骨干和管理干部。   学院拥有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共有专兼职教师400余名,他们大多来自北京地区重点大学。这支以专任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为我院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校内各班配有专职班主任,班主任全部住校,与学生接触时间长,和学生感情融洽,并随堂听课,他们是我院良好学风建设和推行全面素质教育的保证。学院还聘请校外专家、教授组建了教学专家咨询组,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学院组建了党的组织,党支部在大力抓好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监督保障作用。学院开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列讲座,开设\\\"国学精神\\\"系列课,坚持开展素质教育,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教育,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同时,学院坚持开展\\\"大学生与科学家面对面\\\"活动,一百余位两院院士与我院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并多次来我校举办科学讲座;学院还邀请数十位著名艺术家来校演出或举办讲座,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在2002年北京市大学生科普演讲比赛中,我院学生在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的众多参赛选手中,表现出色,包揽一、二等奖,在首都高校引起强烈反响。   学院实行“奖学金”制度,考试成绩优秀者经评定发给奖学金。学院每学年还评选学习“三个代表”积极分子、优秀大学生、优秀学生干部。2003年和2004年,我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开学典礼上,共有二千多位同学荣获“学习奖”等各种奖励。   学院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学生毕业以后,由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特长推荐到有关单位就业。目前,我校同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北京市人事局、中国人才网、北京市各大国有、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艺术团体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每年学生毕业前夕,合作单位给我院发来人才需求信息,我们将这些信息及时转发给毕业生,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择岗就业。我们还组织企事业单位来校招聘,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双向选择。我校每年的毕业生,大多数都在北京找到了比较理想的工作,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2002年,学院在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兴建了新校区,全校学生已全部在新校区学习与生活。学院投入巨额资金,在新校区新建校舍近8万平方米,包括教室、图书馆、阅览室、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以及宿舍、食堂、商场、浴室等设施比较齐全的教学、生活用房,满足了学生学习和生活需要。校内有宽敞的运动场地,有文化娱乐场所和设施,有书亭、报廊、广播站等。学院现有计算机近千台;建有3个语音室(其中一个为数字语音室);新建多功能教室三个,同时能容纳上千人上课;学院图书馆拥有图书8万余册;除此之外,学院还拥有大学物理实验室、电路电子实验室、数字图书馆、模拟法庭、电算化会计实验室及国际贸易实训室。新校区教学设施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为确保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学院投入巨资,建设了校园网,该网络具有学籍、人事、师资队伍、教学管理、行政管理等自动查询功能,并在教师和学生宿舍内设有网络接口,大大提高了学院教育教学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的程度。学院还在全校安装闭路了电视。为了保证学生的实验、实习和实训等教学环节的落实,在大力加强校内实验、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学院与有关的企事业单位达成了学生实习、实训的协议。   2007年6月13日,北京圆明园学院正式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列入国家计划内招生范围,更名为北京新圆明职业学院。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市教委的领导下,学院团结全校师生员工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计划用5至10年的时间,把学院建成文法、财经、理工等多学科交叉、协调发展,全国知名的民办综合性职业大学。   2008年5月30日,我院申永磊、严中利两名学生党员通过新华网向全国大学生倡议:“自信、自立、自强,做敢于承担的一代”。短短三天时间,新华网发展论坛有关公开信的留言达5000多条,新浪、搜狐、网易等网站众多网友留言和评论,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被称为新时期年轻一代的《自强宣言》。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对申永磊、严中利两位同学进行了采访报道,公开信及其采访报道还被新浪、搜狐、网易等100多家网站和山西青年报等30多家报刊刊登。众多院士撰文支持,引发巨大的社会反响。   2009年5月21日,学院隆重召开首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主题,讨论并初步形成《北京新圆明职业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6月,《中国教育报》发表本报记者钟伟关于我院办学成果的文章,标题为《以德治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该文章发表以后,立即引起全国有关媒体强烈反响。中国教育新闻网、学生科技网(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合办)、现代教育科学网、龙源期刊网、广西八桂职教网等多家网站转发了这条新闻。   2010年1月14日,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完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让我院办学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我院召开首届教学工作会议。主要围绕“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总结积累高职办学经验,进一步提高我院教学质量”这一会议主题,高屋建瓴的对我院教学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和部署。目前,学院正朝着新型的高职院校迈进。

    2022-04-22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于1995年6月合并、组建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55年来,学校以培养“崇德尚能,经世济民”之才为己任,经过几代首经贸人自强不息地开拓和建设,已经成长为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和工学等六大学科,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各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多科性财经类大学。

    2022-04-22
  •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是全国唯一以服装命名,艺工为主,艺、工、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59年,原隶属于纺织工业部,1998年划转北京市为主管理。近年来,学校秉承“求是创新、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坚持特色办学,建立了“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服装教学体系。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7000余人,教职员工800余人,设有5个二级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个系(外语系、造型艺术系)、2个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基础教学部)、1个教学中心(计算机信息中心)及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研究生部。有21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第二学士学位点、4个双学位专业点。有3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级学科, 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和4个市级科研机构(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数字与交互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首都服饰文化与服装产业研究基地、服装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有全国“十佳”特色博物馆之一的民族服饰博物馆。

    2022-04-22
  •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全国具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1997年、2006年被评为全国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2005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之一。

    2022-04-22
  •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是由20世纪40年代的国立音乐院(含幼年班)、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工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上海、香港中华音乐院等几所音乐教育机构于1949年9月起在天津合并组建而成,同年12月18日政务院正式命名学校为中央音乐学院并任命正副院长。1950年6月在天津补行成立典礼,1952年燕京大学音乐系并入,1958年迁至北京,座落在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原清醇王府旧址(光绪皇帝出生地)。但学院的历史应追溯到1940年11月抗战期间在陪都重庆青木关成立的国立音乐院,她是中央音乐学院多个前身中一脉相承的主要前身,至今已有70年校龄。学院原隶属于文化部,2000年归属教育部。1960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高等学校,1999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是目前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的一所国家重点高校和“211工程”建设学校。历任院长为马思聪、赵沨、吴祖强、于润洋、刘霖,现任院长王次炤。

    2022-04-22
  • 北京汇佳职业学院

    北京汇佳职业学院

    北京汇佳职业学院是经教育部备案,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计划内全国统一招生资格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坐落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北依龙凤山,南邻京密引水渠,西接八达岭高速,依山傍水,风景秀美,交通便捷。校园占地367余亩,校园建筑按照国际现代教育理念设计,外观典雅,颇具特色。学院拥有完备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先进的多功能阶梯教室、语音室、图书馆、微机室及高标准的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高尔夫球训练场以及设施完善的学生公寓、餐厅、健身房等,为同学们提供一流的食宿条件和便捷人性化的后勤服务管理,完全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 学院现设置教育系、娱乐经济系、英语系、经济管理系、计算机系、动画系、国际部等专业系部,开设学前教育、科技工艺教育、幼儿园行政管理、体育休闲与管理、高尔夫球技术与管理、马术与管理、影视动画、艺术设计、影视多媒体技术、数字音乐制作等与市场紧密结合的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或专业方向,逐步形成了“学前教育、影视动画、体育休闲”三个骨干特色专业群17个专业(方向)。学院采取嵌入式教学在不同项目领域广泛引进国际证书课程,成功引进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软件技术开发、网络安全等课程,德国体育休闲旅游学院(IST)高尔夫俱乐部管理课程。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200余人,专(兼)职教师200余名,专任教师中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87%;专任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占青年教师41%。2010年学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8.09%,签约率达75.43%,在北京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2022-04-22
  • 北京物资学院

    北京物资学院

    北京物资学院是一所北京市属的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以经济学科为基础,以管理学科为主干,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普通高等院校。1980年建校,先后隶属于国家物资总局、物资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10月划归北京市管理。北京物资学院位于北京市朝阳北路东段,通州国际新城核心区域,地处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源头,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优美宜人。校园占地近600亩,建筑面积19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齐全。学校建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物流系统与技术实验室、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流系统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北京市现代物流研究基地、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物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是学习和科研的良好场所。

    2022-04-22
  • 吕梁学院

    吕梁学院

    吕梁学院(Lvliang University),坐落于山西省吕梁市,学校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省市共建高校,入选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试点院校。 学校创办于1978年,原称山西师范学院吕梁专科班;198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吕梁师范专科学校;1990年教育部批准吕梁师范专科学校与筹建中的吕梁理工专科学校合并建立吕梁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高校。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占地面积111.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53万平方米;设有15个教学系(部),开办44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9451人,专任教师888人;馆藏纸质图书123.58万册、电子图书247万册。

    2022-04-21
  •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学校创建于1924年,历经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有崂山校区、鱼山校区和浮山校区3个校区,占地2400余亩,正在建设西海岸校区。设有21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中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000余人、硕士研究生9000余人、博士研究生2000余人、外国留学生700余人。教职工3698人,其中专任教师1884人,博士生导师505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9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9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国际著名物理学家钱致榕受聘学校顾问、特聘讲席教授、行远书院院长,“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蒙先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14位知名作家受聘为学校“驻校作家”。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特殊使命。学校遵循“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实行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度和学业识别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度,努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中已有1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先后担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参加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学校毕业生。 学校拥有科学考察实习船舶3艘,包括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3000吨级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2”、300吨级的“天使1”科考交通补给船,形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系统,具备了一流的海上现场观测能力。学校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主持其中“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2个功能实验室的工作,作为骨干力量参与其他6个功能实验室的建设。 学校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9个学科(领域)名列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十二五”以来,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18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74项、人文社科奖励77项,被SCI、EI、ISTP等三大收录系统收录论文260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211项,授权发明专利1649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42项。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知名、特色显著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到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海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

    2022-04-21
热门目录